清朝吃饭真的用银筷子银碗来试毒吗?
《少年天子》中,孟古青皇后想用金碗吃饭真的过分吗?是奢侈还是规矩就是这么定的?
其实在清朝,用的餐具和普通老百姓也大致相同,无非还是碗、盘、杯、碟、箸、匙,但是这些餐具在制作工艺以及材质上,跟百姓所用的是有巨大差异的。
【资料图】
也用这些材质来体现皇家的排场,经常使用的材质是金、银、玉、瓷、水晶、珐琅、翡翠、玛瑙等。
在《少年天子》中,孟古青用的餐具是纯金的,工艺也是十分复杂,福临不想用金碗也是为了能节俭一些,俩人就餐具用什么材质的问题还大吵了一架。
除了金器、银器、玉器是皇室常用的之外,清宫最常用的是瓷器。毕竟,宫中还是倡导节俭的,清宫中最常用的是江西景德镇官窑按照清宫的规制,特制的瓷器餐具。
在《如懿传》中,海兰和小永琪给渣龙送四参汤用的就是宫中特制的瓷器,很多宝宝是不是还觉得这套餐具很不起眼呢?这可不是普通人能用的起的,并且是很多王爷都用不到的!
从太后、皇后,乃至皇子的侧福晋,每一样的餐具都是有定例的,具体能用几个金碗银碗要看当时的规定,以及身份地位的定例。
作为大清的奢侈皇帝乾隆,他的金银餐具是出了名的,在《御膳房金银器底档》中,详细记录了乾隆的金银餐具,粗略算下来除去炊具和香炉,光金银餐具就有221件。
乾隆挥霍了一辈子,到了道光年间,他穷的就只能用“木质”的餐具了,有个挥霍的爷爷,道光也是服了!
我对《步步惊心》第七集中,若曦特制的那一套茶具可感兴趣了,这套杯子是若曦给康熙和每位皇子定制的。
这材质看着像是琉璃制成的,琉璃是一种人造水晶,在古代这可是非常难得的,毕竟当时的工艺没现代这么先进。
在08年的6月,“琉璃烧制技艺”还成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。
在《霸王别姬》中,小豆子被没有作案工具的老太监欺负,那个在长在光里的就是琉璃盏,老太监陪着慈禧听过戏,别的不说,身份地位摆在那,人家有钱可以用琉璃盏,管他用来盛什么东西呢~
这个画面你注意到了吗?为啥皇帝和皇室宗亲都用小刀割肉吃?
这起源于清朝一个特殊的餐具。
这是个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餐具,叫解食刀。
看字面意思就能知道,这把刀是用来分解食物的。
清朝是马背上的民族,游牧民族会随身佩戴这种小巧的刀具,用来防身和割肉。
这把刀也体现了游牧民族奔放、豪迈的性格。
豫妃老爹来参加渣龙宴会的时候,就能看到他在用解食刀割肉吃。
在75集第四分钟的时候,渣龙吃的肉也是进忠跪在一边用小刀割的,他用的刀就是解食刀。
在一个摔跤场景中,还能看到一个小太监在用解食刀分肉呢!
除此之外,解食刀的还会被用在祭祀上。
在《延禧攻略》中,皇室宗亲祭祀的时候,也是用解食刀割白肉吃。
不光是皇子、王爷要用刀割肉,就连御前侍卫们,也要参与用刀割白肉的祭祀仪式。
《延禧》中,怡亲王弘晓给白肉加盐这段,因为祭祀而被处罚,这段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哦!
只不过,真实历史中,弘晓是因为在祭祀吃福肉期间,没有随身携带解食刀,而被乾隆处罚,在“最不守规矩”的乾隆看来,弘晓这种行为是忘本。
解食刀随着时间的发展,刀鞘也逐渐变得华丽、精美起来,清朝的贵族多把它佩戴在腰间,以表达对老祖宗精神的传承。
咱们的常用餐具是筷子,西方人惯用的餐具是刀叉,但你知道吗?西餐中的刀具是中国发明的哦~
在古中国,餐桌上的刀名为“匕”,最早的刀是七千年的浙江,也就是“河姆渡遗址”中出土的“匕”。
后来考古学者又在“齐家文化遗址”中,发现了一批骨制餐叉,这可是最早的,距今为止有4000多年历史的刀叉,这张图也说明了当时的刀叉就是配套使用的,我们可比西方人早用刀具哦~
在商代时期,叉子逐渐变为了“两齿”,也变得更加小巧便于利用。
一直到宋元时期,刀叉逐渐被“箸”也就是筷子取代。
因为人们的食物是被切好后上桌食用的,“吃什么决定了怎么吃”,刀叉也就逐渐用的少了。
具体刀叉是怎么流传到西方国家的,在学术上没有一个定论。很多学者猜测刀叉是从“拜占廷帝国时期”开始的。
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,他们发现了这种好用的餐具后,把中国发明的刀叉引用到了自己国家,此后,一直保持着用刀叉的习惯。